学校新闻
班级管理浅见
发布时间:
2016-05-30
师进行班级管理旨在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依个人浅见,班风可分为学习风气和人文风气,且良好的人文风气先于学习风气成形。
班级人文风气落到实处就是具体的行为规范和无形的人文素养。行为规范包括路队秩序、课间纪律、两操表现及卫生保持等。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学生日常中表现出的对人,对事,对客观环境的态度以及处理压力、逆境等负面情绪的能力。用一句话概括良好人文风气的面貌:由平和学生个体构成的和谐班集体。
而良好的学术风气说到底就是在班级形成一种共赢的双边或多边的合作局面。一个班集体的主要学习关系由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学生的自我意识构成。我们所期望的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生生之间的小组合作、互助互利以及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激励等良好的学风氛围实质就是达到各个关系的互利共赢局面。
在形成良好的班风过程中,班主任起着纽带作用,也就是将良好风气的要求和规范传达给学生,并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使之内化为学生自觉的品性行为。在此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抓典型,必要时“小事化大”
在最初的班级制度形成过程中不能仅以事情的后果来区分大事还是小事,而是看事情的性质是否有必要上升到价值判断的高度。而后从典型的个体事情处理过程中形成对集体的教育影响,将一些可能出现的不良思想和行为消灭在萌芽期。
二、培养骨干班委,逐步走向自治管理
一个井井有条的班级除了需要班主任引导,还需要一批理解和执行力强的班委将要求和规则细化,并逐步逐项落实到班级事务中,教师根据他们的监督和反馈及时调整或强化思想制度。长此以往,班主任不但能培养一批组织管理能力强的班委,还能让整个班级的沟通局面更加民主和谐,为实现高度化的自治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做到平等公正,在管理中始终贯穿稳定的价值标准
若教师想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观念融入班级管理中,那么在平时的言行里就要紧跟这一套思想,不管是对待班级成绩、集体的活动还是常规事务,教师的行事风格都要保持一致因为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领悟这些观念和要求。在经过不断的相处磨合和多次重复的日常教育实践活动后,这些价值判断将内化为整个班级的运行规则。
四、真诚沟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情感认同”
班级管理说到底还是做人的工作,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班集体,也是四十个具有独立思想和个性的鲜活个体。单纯的要求和规则没有温度,学生能多大程度的贯彻执行这些班级制度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对规范的认同程度。而对教师的情感态度就是这一切的桥梁和载体。教师在进行管理中要用尊重、信任、耐心和爱来体现规范要求的源泉和初衷,才能把守纪上升为对向上向善的推崇。孩子们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才识和思维潜质甚至可能是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怎能叫人不怀着深深的尊重与希望和他们沟通。
教育是阳光的,是挑战的,是希望的。做为一名新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经验还太少,在教育路上资历还太浅。但仍愿怀着谦虚的心与我的同学们一起探索一起进步。
上一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23 版权所有 贵溪市美和学校 电话:0701-368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