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古色”


 

 

  我认识那里的每块砖瓦,那里的每块砖瓦也都认识我。

——题记

  我是生在江西,长在福建的。不知是什么原因,我从小就认为,我应该是那里的人。父母将我生下后就来到了那儿,只在过年时候回趟老家。不过,那里的节日我也过,是比这里要热闹多的。

  我所居住的村子,祖上是姓梁的,我从不把自己当外乡人,偶尔被伴伙伴调侃为梁xX,也觉得并无什么不合适的。

最属热闹的是春节。村里所有祖籍在这的人家里都会有一个木偶的头,用油彩上了色,那是游神用的。家家户户的男人会把家里供的那个“头”和“身”拿出,穿戴好,扮神。游神时的阵仗是极大的,常为百人队伍,“神”走在中间。但也有“架子大”的“神”,被人供在案桌上,抬着走。小孩总会羡莫那些父亲是“神”之中的一员的孩子,很不幸,我是羡慕别人的那个。接着会有踩高跷的人,有男有女。女人穿着粉绿相间的衣裳,男人则穿着正红色。唯一相同的是,他们的裤脚都很长,足够将木棍盖住。游神是为了迎接家里的神,让人们接下来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运。

游神结束后,往往已是巳时,春节的活动还没结束。就在庙宇旁西行十步便可到达的戏堂,晚上会有戏班来这儿演戏。戏堂大约能容下百十个人。四周摆放着游神时的“神”。每次看戏,我总会“强迫”自己坐到闯王像旁,阎王长得面目挣狞,有野兽般的獠牙,通体黑色,穿着清朝宦官的服饰,是众“神”中最矮的一个。当全场已坐满仅剩阎王像旁的位置时,我宁愿站着。那个戏班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戏班。吹锁呐、打擦、打鼓的人都在幕布两边,均是上了些年纪的人。我总喜欢看开场憨态可鞠的财神迎财,还有《愚公移山》和《八仙过海》。我并不知道他们所演的是什么曲种,只是觉得热闹的气氛让我很是舒服。

  最后一幕总是要演到深夜才结束,但小孩子不能晚睡,所以我从没看完那场戏,所以总在酉时被父母撵走。有时会看到戏院外的墙上的两头白象,有人说是用碎玉拼成的,也有人说是鹅卵石拼的。可以确定的,这两头白象的眼睛原来是两颗夜明珠,后来被人拿石头砸碎拿走了,只能换成了两粒弹珠,更有人说这两只白象的象牙是真象牙。我只认为这两幅壁真的很美,是这个戏院的点睛之笔。

  再后来,那里拆迁了,我也搬走了,唯想念那里的古榕和壁画,望能妥善保管。


Copyright 2023 版权所有 贵溪市美和学校  电话:0701-3682222

地址:江西省贵溪市320国道铜技校斜对面(桃源居与恒怿园中间)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昌  SEO标签

营业执照